发布时间:2022-11-16 11:39:37 文章来源:互联网
微博 微信 QQ空间



在校博士生因“注销贷款”名义被电信诈骗10万元

在校博士生因“注销贷款”名义被电信诈骗10万元

指导

一||以“取消校园按揭”为名的电信诈骗案件流程和剧本十分相似。大多针对大学生或刚毕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。通常,小偷冒充监管人员或金融借贷平台。客服以“影响个人征信”为由,引导受害人在各金融平台进行“注销”操作,实则引导受害人向平台欠款,再将欠款转入指定私人账户. II||QQ群、微信群里还有很多人交易个人信息,网贷、房产、交易、金融、股票、游戏、邮箱账号密码,各种信息销售广告满天飞。“130,000条信息一次可以一次性获取。” 当被问及信息来源时,上述转发大学生个人信息的人士表示,该信息是通过爬虫技术获取的。3||2月5日,在工信部召开的APP个人信息保护监管工作座谈会上,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指出,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,着力解决“滥用麦克风权限”和“未经用户同意读写相册”“过度索要通讯录”,

在校博士生以“退房贷”为名被电信骗取10万元的风波登上热搜。

被电信诈骗时,对方首先利用个人信息获取受害人的信任。我们的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?个人信息如何在黑市上交易?

有大学生资料,“一次可取13万条资料”;网贷数据价格为:“实时网贷数据1.5元/条,超过10000条直接40分钱。“

在QQ群、微信群里,很多人还在交易个人信息,包括网贷、房产、交易、金融、股票、游戏、邮箱账号密码等信息。

北京卖家王展(化名)与店家沟通后,向记者展示了部分订购的个人信息。卖家称该信息为南京银行APP用户。信息包括姓名、电话号码、身份证号码、银行卡号码、年龄、紧急联系人及联系方式、省市详细地址、申请按揭金额、贷款金额等。

记者随机选取了上述个人信息,拨通了电话。其中一位表示,表格中的信息基本正确,几年前曾获得一笔贷款;另一位接电话的人说,地址等信息是正确的,但不记得是否在南京银行按揭;有人说,他们从来没有在南京银行借过钱。

3月12日下午,南京银行回复经济观察报称,已核对上述部分订单数据,并非南京银行客户。值此“3.15”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之际,不妨反思一下“房贷取消”骗局为何屡屡得逞?去年,媒体报道了“大学毕业生被骗光了他们的积蓄并抵押贷款”。从法律法规的角度,除了敦促各方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外,律师还建议,应注意行为人的主要信息是否真实,学校和中学生自身需要加强金融消费知识宣传学习,

“取消抵押贷款”骗局

近日,来自“武汉市公安局东新高新区大队铁脊山派出所”的一份“警情通报”显示,2021年3月8日,中南财经政法大学(南湖校区)一名博士生在派出所辖区,中午在食堂接到银监会工作人员的电话,说中学生要在网上注销房贷记录,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,并补充道来电方要求的对方QQ。在QQ上,对方出示了所谓的对方相关工作护照,他按照对方的要求申请了京东白条和支付宝的抵押业务(对方称这笔抵押业务不需要还款)。“中学生信以为真,于当天13:00至15:00之间多次将10万余元的房贷金额转入对方提供的账户。转账后,对方说陌陌薇薇贷也出现异常网上借贷怎么消除个人信息,需要按要求办理,办理业务转账后,报警人发现自己被骗了,立即报警。警方报告显示。并于当日13:00至15:00分多次将10万元以上的抵押金额转入对方提供的账户。转账之后,对方说沫沫薇薇贷也出现了异常,需要按照要求去做。在申请业务和转账后,报警的人意识到自己被骗了,立即报警。警方报告显示。并于当日13:00至15:00分多次将10万元以上的抵押金额转入对方提供的账户。转账之后,对方说沫沫薇薇贷也出现了异常,需要按照要求去做。在申请业务和转账后,报警的人意识到自己被骗了,立即报警。警方报告显示。报警的人意识到自己被骗了,立即报警。” 警方报告显示。报警的人意识到自己被骗了,立即报警。” 警方报告显示。

高校博士生的遭遇令人唏嘘,但并非孤例。近年来,此类以“取消校园房贷”为名的电信诈骗案件层出不穷。在微博、豆瓣等社交网站上,不少网友纷纷自我介绍。被骗的经历。

过程和用词都非常相似,而且大多是针对大学生或者刚毕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。窃贼一般冒充金融借贷平台的监管人员或客服人员,引导受害人在各金融平台进行“注销”操作,实则引导受害人向平台欠款,然后将欠款黑入自己的账户。指定的私人帐户。

有网友坦言,“在旁观者看来就是一个漏洞百出的骗局,一旦真的步入骗局的节奏,身边又没有人提醒,就很难反应过来,就像被洗脑一样。” ”

一位网友告诉记者,虽然自己已经毕业将近三年,但去年9月也接到过上述盗号电话,对方如实报了姓名、学校等个人信息。据其提供给记者的信息,一名自称是京东金融注销部的员工要求其注销易迅金条(京东的贷款产品),挂断电话。

但经济观察报注意到,目前易迅APP并未提供取消京东白条的选项。只有下载“京东金融”APP才能取消京东白条服务。

对此,记者询问客服,为何在易讯APP上可以开通服务却无法取消。客服没有正面回答,而是给想要取消京东白条的用户送了一张20元的白条即减券。, 被保留。在记者明确表示要取消服务后,客服进行了人工操作取消。

在某平台的“全国‘销贷诈骗’受害人”中,有1800多名用户有类似经历,受害人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。报案后,大部分受害人仍未能追回欠款。被盗后,受害人还要承担借贷平台的欠款和每月利息。

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,中学生对“注销房贷”盗窃案的误解主要有两个原因:一是作案者大多能说出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。、学校等个人信息,甚至向中学生出示工作证、身份证等信息,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中学生放松对上当受骗的警惕,造成误会,误以为作案人属于银监会等相关部门。工作人员。二是中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受毕业压力大、社会经验不足等因素影响,更容易上当受骗。

因此,律师建议,要预防和治疗,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。

首先,第一点是行为人的主体信息是否属实。在个人信息高度共享和泄露的社会背景下,学生群体切不可仅凭个人信息就相信对方主体的真实性,仍需向网贷平台核实。一般网贷平台都有客服,不会和QQ等社交平台沟通取消抵押。所以,当中学生觉得平台不专业的时候,更需要提高警惕。

其次,学校和中学生自身要加强金融消费的宣传和学习,学生自身要有正确的消费观。即使代办按揭业务,也要对平台信息和机制进行监管,做好前期工作。

上述律师表示,至于能否追回,被骗后要及时保全证据网上借贷怎么消除个人信息,并报警。可能的话,与肇事者的聊天记录、电话录音,由专业机构镜像保存。及时联系交通银行,查清对方的汇款账户并冻结。如转移至第三方平台,请联系平台补救。

谁在交易个人信息

QQ群、微信群里交易个人信息的人依然很多,网贷、房产、贸易、金融、股票、游戏、邮箱账号密码,各种信息贩卖广告满天飞。

还有专门传输大学生个人信息的——“1991-1997年大学生,13万包”。

王展在与其沟通时,对方提供的信息包括姓名、性别、身份证号码、出生日期、学历、高中毕业、专业、院系、政治身份、籍贯、学种、学号、手机、邮箱等。

“130,000条信息一次可以一次性获取。” 当被问及信息来源时,上述转发大学生个人信息的人士表示,该信息是通过爬虫技术获取的。

另一位卖网贷数据的人士表示,网贷平台实时数据可以流转,1.5元/条,1000条起步。信息主要为网贷平台APP的使用数据,包括姓名、手机号码、身份证号码、年龄、紧急联系人及联系方式、申请人所在省市详细地址、贷款金额等。申请的抵押贷款和贷款金额。

关于信息来源,上述销售网贷数据的人士称,来自联通渠道。“比如,以股票行业为例,股票客户经常使用哪些APP或网站,或者拨打同行业竞争对手的400热线?我们可以通过运营商渠道提取这些在线行为。”

在信息价格方面,上述销售网贷数据的人士表示,每件0.5元,几万4000元,未来能负担得起。与店主沟通后,王展向记者展示了部分订单信息。卖家在信息中称客户在南京银行贷款。信息包括姓名、电话号码、身份证号码、银行卡号码、年龄、紧急联系人及联系方式、省市详细居住地址、申请按揭金额、贷款金额等。

对于南京银行用户信息是否泄露,记者向南京银行发送了采访提纲。3月12日下午,南京银行回复经济观察报称,已核对上述部分订单数据,并非南京银行客户。

保护个人信息任重而道远

如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,在逐步上线的明天,《网络安全法》、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(征求意见稿)、《数据安全管理办法》、《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》 《条例》、《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条例》等法律法规不断出台,意在进入个人信息保护的围栏。

2月5日,在工信部召开的APP个人信息保护监管工作座谈会上,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指出,要继续坚持问题——以解决“滥用麦克风权限”、“未经用户同意读写相册”、“过度请求通讯”等问题为导向。“正在录音”、“隐藏推文并关闭选项”等当前用户强烈反映的热点问题。

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不完全统计,截至3月10日,工信部2021年两批通报的183款APP中,有162款涉及“非法收集/使用个人信息”,占约 88%。%。比较出名的应用有360相机、芒果TV、微博漫画、艺龙酒店、QQ输入法等。

3月8日下午,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何晓荣也表示,APP运营者在提供APP下载服务时,不得依法收集与应用软件无关的个人信息,否则将构成违规。

在个人信息高度共享的时代,对于利用个人信息实施违法犯罪活动,上述律师告诉记者,我国《刑法》第253条之一规定了侵犯公民隐私权罪。个人信息。司法解释关于办理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。我国《民法典》人格权第六章也单独规定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。当个人信息受到侵害时,您可以申诉停止侵害、消除滋扰、消除危害、消除影响、恢复名誉、赔礼道歉,不受影响。诉讼时效的限制。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五十条和《网络安全法》对个人信息保护也有规定。

第315章 线索收集令

“315”消费者保护日正式来了。为更好维护消费者权益,揭开问题企业的“遮羞布”,经济观察报联合黑猫投诉等平台,现开展消费者维权线索征集活动。

您可能因新冠疫情爆发而无法出行,无法退机票或酒店;或者你好不容易在直播间抢到了一件热门商品,但是打开快递,却发现买家秀和店家秀有天壤之别。售后,他们永远不在线;或因长租公寓“爆雷”,面临无豪宅的困境,求租之路似乎遥遥无期……我们将根据情况进行调查和报道线索,为每一位消费者提供法律服务。权益保驾护航。

采集形式:

① 经济观察报消费者维权信箱:

另一视角

换一换